- 文章

- 研究观点
- 股票策略
中国股票策略 如何抓住港股IPO的机遇
汇丰前海证券研究部总经理兼中国区股票策略研究主管孙瑜对近期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热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关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常见问题。
近期,香港股市迎来融资热潮,其中包括当前A股公司的H股IPO(如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新消费企业的H股IPO(如蜜雪集团)以及现有H股的股权再融资(如比亚迪-H和小米集团)。
问题1:为何今年出现H股上市热潮?
我们认为香港市场IPO热潮主要源于:(1)A股IPO节奏较慢,促使现有A股公司或中国内地未上市公司寻求H股IPO;(2)中国内地企业全球化战略的融资需求;(3)南向资金流入强劲,使得香港流动性环境改善;(4)中国内地企业或从美国市场退市的风险。
A股融资进展缓慢,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融资需求,包括IPO…
资料来源:万得、汇丰前海证券
… 和股权再融资
资料来源:万得、汇丰前海证券
问题2:H股发行折价多大?
对于新发行H股的中国内地A股公司,我们观察到H股发行价相对于上市前三个月的A股平均价格的折价幅度存在差异。行业层面来看,公用事业和有色金属H股发行折价中值最大(分别约为50%和44%),而银行股享有溢价(基于万得数据)。我们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市值较高或基本面更好的A股上市公司的H股发行折价普遍较低。此外,发行折价与公司A股市场表现的相关性较低,表明投资者在认购H股时并不过分关注对应A股的此前市场表现。相比之下,H股发行的相对规模或为重要的定价因素。
问题3:投资者结构如何?
从近期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来看,机构投资者在这些H股发行总额中的投资占比不低于70%,其中基石投资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注意到这些基石投资者大多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如新加坡和韩国),但也有来自中东和美国的投资者。除一般机构投资者外,基石投资者亦包括产业资金(来自IPO主体同一价值链的公司)、中国内地国企、主权基金及中国内地险资,此类投资者的投资期限通常较长。
问题4:绿鞋期权怎样影响市场表现?
绿鞋期权又称超额配售期权,是IPO承销协议中的条款,承销商可通过该条款在股票发行后30天内稳定市场价格、缓解股票交易中的供求失衡。我们发现,在2020年以来A股公司所发行的H股中,行使绿鞋期权的H股在IPO后1个月内跑赢其他新上市H股约13个百分点。
问题5:所募资金的用途有哪些?
不同行业和公司的募资用途有所不同。然而,越来越多的公司计划将筹资所得用于支持其全球化战略。此外,筹资所得净额中通常有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问题6:上市后A股和H股的表现如何?A/H股溢价如何?
以2020年后赴港上市的A股(采用“先A后H”模式)为例,我们认为其A股和H股股价在赴港上市一周后均呈先跌后涨趋势。此外,由于A股在市场下行期通常展现出更强韧性,A股相对H股的平均溢价在赴港上市后首周内有所扩张,但此后开始收窄。
问题7:影响A/H股溢价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部分公司的A/H股折价是否会持续?
我们认为,美元指数是A/H股溢价时序变化的关键因素(美元指数越弱,H股估值越高,A/H股溢价率则越低),而市值是不同公司A/H股溢价差异的关键因素。截至2025年6月3日,仅3家公司(共155家)存在明显的A/H股折价。我们发现,H股股价高于A股股价的公司通常具备以下共同特质:(1)各自领域的龙头公司,且通常是大盘股;(2)在各自行业中具备较高的盈利质量和净资产收益率,受到多头机构重视;(3)A/H股折价大多在赴港IPO后的短期内出现,此时的锁定期导致可流通股票数量较少;或者出现在行业上行周期。我们对过去A/H股折价进行回顾,结果显示A/H股折价并未持续太久,通常随着锁定期或行业上行周期结束而消失。
以下主要负责撰写本文的分析师声明,本文中表达的观点及预测均准确地反映了他们的个人观点,他们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薪酬均与本文中的具体建议或观点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孙瑜(登记编码:S1700517110003)、谢鹏(登记编码:S1700523100002)、陈萌(登记编码:S1700524120001)、李嘉悦(登记编码:S1700525040002)
本文由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汇丰前海”)的研究部发布。
汇丰集团及其关联机构将不时以当事人或代理人的身份,向客户卖出或从客户手中买入汇丰集团研究覆盖的证券,如股票和债券(包括衍生品)。
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和策略分析师所得报酬,部分参照了包括投资银行、销售交易、自营交易收入在内的汇丰集团盈利能力情况。
我们不会事先决定是否或在某个时间段内发布一份更新报告。
本文提及的有关任何公司的披露信息,请登录 https://www.hsbcnet.com/research 参阅该公司的最新报告。
其他披露信息
- 本文节选自汇丰前海已于2025年6月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请详见相关研究报告。
- 本文中的所有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6月3日,除非在本文中已注明了其他特定日期及/或某天的特定时间点。
- 汇丰集团设有识别及管理与研究业务相关的潜在利益冲突的制度。汇丰集团分析师及其他从事研究报告准备和发布工作的人员有独立于投资银行业务的管理汇报路线。研究业务与投资银行及自营业务之间有信息隔离墙,以确保保密信息和(或)价格敏感性信息可以得到妥善处理。
- 您不可出于以下目的使用/引用本文中的任何数据作为参考:(i) 决定贷款协议、其他融资合同或金融工具项下的应付利息,或其他应付款项,(ii) 决定购买、出售、交易或赎回金融工具的价格,或金融工具的价值,和/或 (iii) 测度金融工具或投资基金的表现。
本文由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汇丰前海”)发布。本文基于汇丰前海认为来源可靠的资料编制,但所用资料未经独立核实。汇丰前海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监管,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业务许可证编号:【91440300MA5EPLHG1B】。所有与本文相关的查询须联系您在汇丰前海的联系人。汇丰前海或任何其集团公司成员(“汇丰”)对有关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概不作任何担保、陈述或保证,也不会对此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亦不就传递的事实或分析资料的错误负责,亦不会就任何人因依赖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害负责。本文所载资料及意见乃以刊发时的公开资料为准,乃汇丰现时之判断,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本网站不是汇丰前海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文涉及的研究报告信息是基于汇丰前海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编制而成。投资者只有在了解了相关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研究报告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文仅为对相关研究报告部分内容的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他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提供观点形成的依据等相关信息,其内容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
本文仅用作信息参考之目的,不应视作卖方要约,也不能被视为买方要约或诱使买入证券或文中提到的其他投资产品的要约,和(或)参与任何的交易策略。本文不构成招股说明书或其他发行材料。由于本文的撰写并不考虑任何特定投资者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因此本文中的建议是一般性的,并不代表个性化建议。相应地,投资者在依建议进行操作之前,要根据自身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要,考虑所给出建议的恰当性。如需要,可获取专业的投资和税收建议。
投资者须自主做出是否买入、认购或卖出(如适用)的投资决定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汇丰集团的任何成员均不会就因依赖本文的任何资料及材料而引致或与之相关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或任何其他种类的损害向接收人承担任何责任。
特定投资产品过去的表现并不预示未来的表现。任何投资或收入的价值可能会下降或上升,您可能无法收回全部投资金额。如果投资以接收人的当地货币以外的货币计价,则汇率的变化可能会对该投资的价值、价格或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投资没有公认的市场,投资者可能难以出售其投资或获得有关其价值或风险程度的可靠信息。本文中包含的某些陈述可能被视为前瞻性陈述,提供对未来事件的当前预期或预测。此类前瞻性陈述并非对未来业绩或事件的保证,并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各种因素,实际结果可能与此类前瞻性陈述中描述的结果存在重大差异。
本文仅供参考,不得出于任何目的直接或间接地全部或部分重新分发或传递给任何其他人。本文在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分发可能受到法律的限制,拥有本文的人应了解并遵守任何此类限制。接受本文,即表示您同意受上述说明的约束。若本文发送至汇丰前海关联机构的任一客户,则向该接收人的提供须受接收人与该关联机构之间达成的商业条款约束。本文旨在全文分发。除非适用法律另有许可,否则如欲使用汇丰集团服务进行本文所述任何投资的交易,请联系所在司法管辖区的汇丰集团成员。
本文提到的某些投资产品可能不具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的资格,因此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投资者。有关本文中提到的投资产品的适当性问题,投资者应咨询其汇丰集团代表。
本网站供中国大陆地区使用。本网站内提供的产品及信息供位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访问。如果您身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汇丰前海不能保证能根据您所身处或居住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向您提供本网站下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本网站上提供的资料无意被任何人传递至或使用于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或禁止传播或使用该等资料的任何国家或地区,也无意供该等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使用。
任何涉及本文或其分发而引起的争议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并应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排他管辖。
©版权所有 2025 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得转载。未经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对本文任何部分进行复制、存储于检索系统,或以任何电子、机械、影印、记录或其他形式或方式进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