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观点
    • 颠覆性技术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 中国创新药物的DeepSeek时刻?

  • 文章

汇丰前海证券中国医疗行业分析师柴欣然认为PD(L)1 双抗具有成为抗肿瘤标准治疗的潜力,中国创新药物或迎来DeepSeek时刻。

中国生物科技是今年市场热度最高、持续上扬的板块。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其成分股包括50家最大的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年初至今上涨91%,远超基准恒生指数同期26%的涨幅。我们认为这得益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在创新药研发取得的巨大进步。

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开发了一种新型癌症免疫治疗法双抗靶向PD(L)1。PD(L)1双抗被视为下一代 PD(L)1,因为这些药物可以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靶点,从而增强免疫反应。这可能会增强抗肿瘤活性,克服PD(L)1 抑制剂的耐药性,并扩大采用该方法治疗的癌症范围。中国的临床研究发现,由中国创新药公司开发的依沃西单抗(Ivonescimab)在一项治疗肺癌的中国三期临床实验中疗效战胜默沙东研发的全球最畅销创新药Keytruda(可瑞达)(资料来源:彭博,2025年7月13日),因此被喻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DeepSeek时刻。

传统PD(L)1目前仅覆盖三分之一的实体瘤患者…

… 且抗肿瘤疗效一般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在PD(L)1双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该市场的前五大资产分别是AK112(康方生物/Summit)、BNT327(BioNTech/百时美施贵宝)、SSGJ707(三生制药/辉瑞)、LM299(默沙东)和IBI363(信达生物),所有这些资产都得到强大的数据积累的支持,且均有正在进行中或计划中的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AK112取得成功后,生物科技和生物制药公司目前正优先研发PD(L)1双抗资产,多项前线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目前有300多款PD(L) 1双抗候选药物正在研发中,约90款已进入临床阶段,主要来自中国药企(资料来源:公司资料、医药魔方)。

中国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有助于其与跨国药企达成更多重大交易。在全球市场,仅AK112和BNT327分别已于2023 年下半年和2025年上半年启动全球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市场,AK112和AK104已经上市,探索更广泛适应症的多项 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SSGJ707、IBI363和BNT327于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启动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资料来源:公司资料、医药魔方)。

尽管大多数PD(L) 1双抗候选药物由中国企业开发,但鉴于发达市场更有利的定价、有限的竞争及其高度发达的商业保险体系,我们认为这些候选药物海外上市或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商业价值。全球制药巨头面临着迫在眉睫的“专利悬崖”,因此对研发下一代疗法兴趣浓厚。双抗正在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兴趣。此前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达成授权合作,或计划未来参与合作的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高度关注。最近的一些发展动态和交易活动将PD(L)1双抗推向焦点:(1)由康方生物和美国Summit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开发的用于治疗肺癌的Akeso AK112国内与海外三期临床疗效数据令人鼓舞。(2)三生制药与辉瑞就SSGJ707 (PD1/VEGF)达成授权协议,交易额超60亿美元。(3)百时美施贵宝和BioNTech就BNT327 (PDL1/VEGF)达成合作开发协议,交易额达创纪录的111亿美元。

需要帮助?

我们提供多种业务及产品,致力为您开创新机。